地鐵安裝紅外探測 不斷驅動鍺需求
2014-12-08 11:07:33 來源: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 瀏覽次數:0
我們稱地鐵的屏蔽門為安全門,但是怎樣才能保證安全無死角,安全無隱患呢?11月初,北京地鐵屏蔽門夾死一女子的事故將地鐵安全的問題一下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數年前,上海也曾發(fā)生類似事故,此后上海地鐵全部安裝了紅外探測器,保障了長時間的安全運營。
下面介紹一下紅外探測器的工作原理。人體都有恒定的體溫,一般在37度左右,會發(fā)出特定波長10μm左右的紅外線,被動紅外探測器就是靠探測人體發(fā)射的10μm左右的紅外線而進行工作的。人體發(fā)射的10μm左右的紅外線通過菲涅爾濾光片增強后聚集到紅外感應源上。紅外感應源通常采用熱釋電元件,這種元件在接收到人體紅外輻射溫度發(fā)生變化時就會失去電荷平衡,向外釋放電荷,后續(xù)電路經檢測處理后就能產生報警信號。
紅外探測器的關鍵設備既是能探測到10μm紅外線的光學鏡頭, 而在光學鏡片上起到關鍵作用的是金屬鍺。 鍺是元素半導體, 具有高折射率、低色散、容易加工、有良好的機械強度、不吸潮等優(yōu)點, 因而它在紅外光學元件(包括透鏡、窗口、濾光片等)中成為很有吸引力的材料。鍺在過去主要用于電子工業(yè),包括晶體管、二極管、整流器、超導體和探測器等,鍺在紅外光學領域的潛在需求大,代表鍺未來增長方向,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以及地緣政治動蕩驅動的各國國防預算的增加,紅外器件的滲透率將不斷提升,從而不斷驅動對鍺的需求。
鍺占紅外鍺鏡片成本比重約為53%,鍺占整臺紅外熱像儀的成本比重約為7.7%,紅外熱成像儀對鍺價上漲不敏感,鍺價每上漲10%,熱像儀成本僅上升0.77%,鍺價上漲不會抑制鍺的需求量。
鍺屬于稀散金屬,世界上大多數鍺生產企業(yè)都是從鉛鋅冶煉過程中提取鍺,因此鍺的產量增長受鉛鋅礦的生產規(guī)模及鉛鋅的含鍺品位限制。全球已探明的鍺保有量僅為8600噸,約是黃金的十分之一。鍺是我國的優(yōu)勢資源,為全球第二大生產國,保有儲量占世界的40%,卻向世界供應70%的量。鍺在光學方面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如光線通訊、薄膜太陽能、紅外、地面聚光電池等領域的應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據測算,軍用領域潛在鍺需求量為258噸,民用領域潛在鍺需求量為280噸,總規(guī)模達538噸,以紅外熱像產品更換周期6~8年測算,則年均市場鍺需求規(guī)模為77噸。
我國鍺生產布局非常集中,避免了因分散帶來的惡性競爭,同時,國內鍺生產的龍頭企業(yè)均在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上市交易,使得鍺的金融屬性在近2-3年內獲得了普遍的社會認可。目前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平臺上有92.3噸的庫存,超過中國一年多的庫存,占全球年產量的近60%,這在一方面抑制了產能過剩和庫存積壓帶來的價格大幅下跌的風險,另一方面解決了生產企業(yè)購銷和融資困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具有技術優(yōu)勢的企業(yè)延伸產業(yè)鏈從而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企業(yè)的轉型升級。
(編輯:劉麥)